首页 > 关于源视 >  源视新闻
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研究及应用

摘要:随着电网的飞速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划分网格区域,规范运行流程,强化保障措施。网格化供电管理主要是以用电客户的划分为基本单位,按照客户的供电辖区划分单元网格,通过网格建立新的供电管理机制,有效地对电力资源进行整合,提供电力企业的供电效率。

        关键词:电建工程;网格化;安全管理;研究应用


        引言
        如今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市政功能的不断完善,对城市配电网的发展提出了网格化发展的要求采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目前城市经济发展,企业用电的难题,同时也能有效地解决电力企业的生产组织、营业收费和电网改造中出现的矛盾,为实现城市配电稳定的运行提供了基础。配电网格化的管理主要目的是实现城市配电网络的有效管理提升城市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1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概念及工作目标
        1.1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概念
        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网格化管理是指将电力建设工程在不同时段按照专业/区域/时间划分成不同的网格或责任区域,将各参建单位划分成不同的管理层级,结合电力建设工程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建立情况,将责任人明确至各级网格中,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与考核,建立层层落实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实现对工程项目现场的全面、全过程、全时段管理,切实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1.2网格化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标
        首先,以网格化管理为轴线,将其与电力建设工程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相结合,明确各级网格管理人员(安全监督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人员)的职责,使安全责任逐级分配,安全工作更加细化,确保安全工作件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其次,通过网格的划分,落实承包商“安全+”管理要求,充分调动工程总承包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管理人员,建立“层级明晰、条块结合、全面覆盖、机制健全”的统一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至施工班组和分包商,达到不断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目标。
        2实现城市配电网格化的必要性
        2.1适应高可靠性供电要求
        ①明确了变电所之间的供电范围。供电局之间的供电界面清晰,且以变电所为中心,以城市主要街道为界面,根据配电线路的供电半径、地理半径及负荷分布情况,将城区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块区。每个块区安排两回配电线路供电,互为备用,当一回线路出现故障时,可将负荷转移到另一回线路供电。并且,变电所之间采用2~3回联络线,联络线要有足够的预留容量,正常时开环运行,异常时转移负荷,以适应高可靠性供电要求。②由于每个块区只安排两回线路供电,当该块区线路停电检修作业时,只需在电源入口处做好安全措施后,即可保证只要作业组成员作业不出此块区范围,就无触电的危险。因为此块区无其他电源供电,因此,安全措施概念清晰,适应于安全、规范、高效的集中检修需要。③由于按块区供电,供电界面清晰,当变电所某一条线路发生故障时,运行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查找到故障点。事故抢修组织指挥、管理清晰明了,为尽快恢复供电奠定基础。
        2.2便于工作人员的进行维修和管理
        由于采用的分区供电,当供电区域出现问题的时候,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定位故障出现的位置并简单及时地对电力事故进行维修。一般情况下,配电网格化采用的是双回路供电,当一个区域进行停电检修时,作人员只需要在电源的入口处做好安全防范之后就不会存在电力安全事故,能够满足电力安全、规范和高效检修的需要。
        2.3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先决条件
        一是规范配电网络,明确变电所的供电界面,明确每条配电线的供电范围,使网架结构趋于合理;二是块区采用两回电源双T接的供电方式,为今后组织开闭所、环网柜,安装分段器、重合器等现代科技装备的实施,实现配电自动化奠定基础。
        3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研究及应用策略分析
        3.1合理地规划城市配电网格化的管理规模
        ①要根据城市区域供电的需求形成城市网格化供电的发展思路在一个规划片区中尽量采取一组电力线路进行供电,提供电力线路的效率减少变电站的有效供电范围,提高变电站的供电效率减少电力线路的电能的损耗和运行的风险在配电网格化的形成与管理中要求配电网格中的电力设施的供电量与供电的区域相一致。②对于供电区域中已经形成的网格化的供电标准要严格地按照形成的供电标准执行,对于区域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供电标准要严格地按照已经形成的网格化的供电标准对电力线路进行改造。③合理地选择主电变压器和备用变压器保证能够有效地减少变电站的供电半径,降低配电网格化的运行风险,提供电力线路的传输质量减少电力线路的能量损耗,提供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率降低变电站的运行成本。
        3.2网格化管控模式
        这是一个“四级管理”的网格模式。即局领导管面,总体负责,统筹指导:各部主任(营业、配电、规建)管线,督导协调;“网格长”管片,具体落实;“用电管家”抓点,联动自治。通过四级管理,实现“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从而建立起“一网多格、一格多员、按格定岗、责任捆绑”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将网格细分,确定责任人,层层分解管理责任,将6个街道划分为18个网格,由运维、装表接电、抄表等岗位人员分别担任每一个网格单元的“网格长”,即用电服务联络员,并建立工作小组,由至少1名运维人员和1名用电检查服务人员组成,其中,运维人员对公用设备负责,用电检查服务人员对专用设备负责。工作小组负责巡查、处理、协调各自单元的用电需求、故障报修等业务。
        3.3改善配网运维
        配电网是是直接面向用户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人民生活条件稳步改善,城乡用电负荷激增,现有中压配电网总体网架未够成熟,传统的配网接线方式在频繁倒闸操作时会导致各线路所带负荷不断变化,造成线路出现重载、过载的情况,也不利于工作人员熟悉网络运行情况。而常规规划方法以中压线路为单位,通常采用割接负荷、就近线路增加联络转供或新出线路环网等方法解决,久而久之造成线路供电范围交叉、迂回供电、联络点设置混乱等问题,继而导致日常巡视维护、故障定位检修难度大、效率低,客户服务水平难以提升。按照网格化的区域供电的思路,需要根据片区的装接容量、负荷性质、重要程度、优化和完善网架结构,提高负荷转供能力。通过普查理清线变关系,各分线的线损率合格,形成准确清晰的网格,从而在网格化区域内让线变的属性、负荷状况、运行方式相对固定,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和维护。建立“点面结合、实时响应”的网格化服务模式,在网格中实现了生产、营销和调控信息资源规范和综合运用,有助于服务质量和企业形象的综合提升。
        结束语
        网格化电力设施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包括管理模式的改变、岗位人员的配备、数据更新维护、各类服务端及客户端软件程序的设计与开发等,都有待于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来完善。另外,对如何充分利用位于地形复杂、险要区域的设备自动监控装置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德仁,宾洪超,邵振峰.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33(1):471-475.
        [2]邱春霞,张亚南.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平台初步设计[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28(1):96-99.
        [3]程传慧,李腊元.基于网格的城市应急系统方案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30(6):965-968.